新聞詳情貴州日報天眼新聞 | 一顆藥丸的綠色旅程③|廢藥渣變形記 發布日期:2022-11-09 16:49:34瀏覽量:2634 從中藥材到一顆成型的藥丸,我的形態發生巨變,產生了大量沒有藥效的藥渣。藥渣既是未被充分利用的生物質資源,又是潛在的環境污染源,是企業綠色轉型的“攔路虎”。 在貴州百靈,過去,藥渣的傳統處理方式主要是填埋,平均每年要產生超過1萬噸的藥渣,需要投入數百萬元的固廢處理費。 近年來,貴州百靈企業集團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以收購方式,成立貴州百靈企業集團生物科技肥業公司。 中藥渣在工廠進行首次脫水。 11月3日,記者來到貴州百靈企業集團生物科技肥業公司,還沒走進大門,就聞到一股難聞的氣味,據介紹,這就是有機肥的味道。 “味道正宗,肥力才強?!辟F州百靈企業集團生物科技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任偉民笑著說。 所有藥渣在工廠進行首次脫水后,會定期運往肥業公司,經過發酵及2至3個月的陳化期,加入輔料后變成有機質或有機肥。最后,這些有機肥將被用于中藥材基地種植和育苗,又重新回到了田間地頭。 中藥渣正在進行無害化制肥處理。 在這里,昔日的藥渣通過無害化制肥“變廢為寶”,被制作成有機質或有機肥實現100%循環利用。每年可處理藥渣量4萬噸,年收益超過200萬元。今后,中藥渣還將用于沼氣生產,補充生產和辦公供能所需。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謝巍娥 金秋時 王瑤 編輯 金秋時 二審 尚宇杰 三審 干江東 |